查看原文
其他

在海淀,当青春遇上“战疫”的号角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2-06-01

90后是什么样子?


有这样一群90后

他们勇担重任冲锋在前

他们不惧困难展现青春风采

在有需要的时候

他们迎难而上

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他们

用坚守与奋斗

打造青春最美的底色



这些青春的力量

让我们更加确信

战“疫”必胜!


“为我们所爱的家园”


凌晨2:53,还在办公室更新数据、记录上报的周宇彤写下“我与明天的距离小于一米”,电脑桌边,是一张简易的行军床;


另一个清晨5:10,周宇彤趁着站起来休息的工夫拍了张办公室窗外的朝阳——“又一个日出,继续查数据。”


这是他经历的日出日落,是他奋斗的地方……


从2021年6月借调至海淀区疫情防控办,这位来自北京绿海能环保责任有限公司的95后青年就开始了与数据“赛跑”的日日夜夜……


这个爱运动、爱美食,喜欢手办盲盒的大男孩自从进入数据排查组,就顾不上自己的各种爱好了,几乎扎根在办公室,“单位就是我的家。”小周在又一个连轴转后的早晨7点,拿着洗漱的小篮子开玩笑的说。而在一年时间里,这几乎成为周宇彤工作的常态。


今年五一前后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周宇彤像数字发条一样,加班加点完成120批数据,共处理41.5万余条。“最忙的时候,连续工作了近60个小时没停歇,最高时一天处理18.7万条排查数据,夜间每隔2小时汇报一次情况,一周完成10至20份书面材料。”小周说,“没时间想别的,每一个数字后边都关联着更多居民的健康安全,我们始终牢记‘快字当头,以快当先’的要求。”


在庞大的数据面前,他和同事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进行数据构建,开发疫情防控专业数据平台。“我们各归口数据及时横传,让数据多跑路,确保每条数据都能精准落位,进一步管控到位。”周宇彤介绍,当他们把较完善的设计构思上报后,得到区委组织部的肯定与支持。在各方努力下,海淀区“数盾”社区防控综合处理平台上线,疫情防控数据统计效率较之前提高近十倍。



先后在区疫情防控办的保障组、核查组、统筹组工作,现在的小周时刻绷紧着数据排查这根弦,未有丝毫松懈。“前段时间智齿又开始‘捣乱’了。等这波疫情过去,有休息的时间,第一件事就是拔个智齿。”凌晨时分,稍作休息的小周听着一首名叫《好想爱这个世界》的曲子,他说:“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在需要我们的时刻,守‘土’——有我,为我们所爱的家园。


“奋战一线就是成长”



连日来,北下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护士长的孙文芳都一直在核酸检测采样点负责点位统筹协调,这位“95后”的姑娘从疫情之初就屡次主动请缨前往一线,在集中医学观察点参与医疗保障、参与疫苗接种、区域核酸检测,只要是有行动,就一定有孙文芳的身影。



“这次采样真的是从阵阵寒风到炎炎夏日,虽然连续每天的采样工作让人感到非常疲惫,我们都很快调整自己,精力满满的又投入到下一场战役中。” 在孙文芳看来,劳累是难免的,但从工作中获得的成长是无可替代的:“其实,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长,与社区和支援大夫的对接,让我学会了更好更高效的交流方式。处置一些现场的突发事件,也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从中受益颇多。”


“清零才是最好的答卷”



“没事,今晚数据我盯。”这是最近北下关街道五塔寺社区党务工作者戴骏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社区人手短缺是常态,戴骏身为一名社区党务工作者,选择了最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街道数据组。


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信息,工作时间已经不分白天黑夜,24小时待命下,“数据就是命令,数据处理的时效就是工作时间,所以我要抓紧每一时刻,这就是在与时间赛跑。”紧要关头戴骏选择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几乎吃住全都在数据组的她没有丝毫怨言。



每天接打不下百余通电话解答居民的各类问题,还要汇总各种数据、制作表格、组织核酸检测,戴骏的这些天俨然变成了一个全能型社工,“累是肯定的,但我能坚持,期待着数据清零的那一天,那才是我这份工作最棒的答卷。”戴骏坚定地说。


“困难时需要年轻的力量”



“越是别人觉得难的,越是需要我们年轻的力量。”98年出生的社区工作者刘冰媛参加工作没多久,就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她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到弹窗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中。



刘冰媛所在的田村路街道金玉府北里社区是个公租房社区,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人员弹窗情况频出,从核实数据到帮助协查,每一通居民来电她都耐心细致的记录,不厌其烦地解答,处理居民弹窗工作的流程她早已烂熟于心,而在高强度的数据组工作之余,刘冰媛还兼顾社区核酸检测点位的录入身份信息工作,还有采集过程中的开箱、封箱等工作,都少不了她的帮助。“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心中始终怀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能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特别高兴。”刘冰媛说。


“居民的事儿得办好”


近日,水清木华园小区由于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行了封控管理,为了保障居民日常用药需求,一个“代开药”小组正式“营业”。来自北京链家五道口华清嘉园B店的两位95后志愿者牛仕举、赵志咏成为了“代开药”的跑腿小哥。其中,牛仕举还是五道口大区党支部的一位党员。



“能不能帮个忙?我需要胰岛素注射液,羟苯磺酸钙胶囊,格列喹酮片等几样药品,帮忙到医院代开一下。”社区工作人员收到居民诉求后,立即“派单”到牛仕举、赵志咏两位志愿者手中。


“虽然是‘派单’,但我们也要仔细核对居民所需的药品,确定好药品名称和厂家避免开错,同时带齐身份证和医保卡。”牛仕举说。


记者了解到,代开的药品大多数是常用药,其中也有肿瘤病人所需要的靶向药。“居民的需求每一个我们都得‘接单即办’,而且要办好,让居民满意。每天下午 2点我们收集好‘订单’后准时出发,通常需要去两家医院。也要规划好行车路线,争取为取药留下充裕的时间。”



赵志咏介绍说:“中关村医院为我们开设了绿色通道,办理挂号、开药、付费、取药都很便捷。医生也会跟我们一起耐心核对药品条目,具体用药细节会与居民进行电话沟通。”


“其中有一位患有肿瘤疾病的居民的药品必须去朝阳区的一家医院开。由于地处管控区,地铁、公交都不停,回来还很有可能弹窗,我们就试着摸索一下怎么过去。”牛仕举在采访中回忆道,乘坐地铁到达呼家楼站后,离医院还有8公里,出租车和网约车暂停了接单,只好再跟医院的医生沟通。“特殊时期,医生先帮忙把药开了出来,让下午6点之后到丰台家里去取。等我们把药带回社区时,已经快晚8点了。”



在代开药品的过程中,牛仕举、赵志咏也遇到一些暖心的事。“有的时候代开的药品比较多,也担心时间会来不及,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要插个队。”牛仕举说,当与排在前面的患者和家属解释自己是为在封控区的患者来代开药时,患者和家属都表示很理解,并且还对医生说:“让他们先来,我们等一会儿没关系。” 哥俩表示,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都很受鼓舞,觉得应该为居民多做些事。

虽然说90后是职场上的“新兵”

但他们

面对困难撑得住

关键时刻顶得住

风险挑战扛得住

有责任有担当

让他们的青春闪闪发光

当青春遇上“战疫”的号角

奋斗就是我们最响亮的回答



记者:景天、王艳洁、王楠、吴玥萱

制图:罗雨涵

编辑:陈乃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 · 阅读

·海淀召开全区领导干部会议:提级管控,严防死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海淀新增7例,风险点位发布,有交集速报告

·关于调整北太平庄街道部分区域管控措施的通告

·暖心!探访海淀梅园小区,周边商户组成志愿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